7月12日上午,由杏吧
基础医学研究中心承办的“科研育人,学术领航”系列讲座第十六至十九期在生物医药科研楼二楼学术报告厅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特邀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Gabrielle Belz、Kirsty Short、Di Yu和Nikolas Haass教授,呈现了一场精彩的中澳学术交流盛宴。讲座由杏吧
院长薛向阳主持,党委书记郑飞中、副院长蒋朋飞出席,杏吧
150余名师生共同参与。


讲座伊始,郑飞中代表杏吧
致欢迎辞,向昆士兰大学专家团队及与会嘉宾致以诚挚问候。他在讲话中回顾了杏吧
国际化发展的丰硕成果,特别提到杰出校友周健博士与昆士兰大学合作研发宫颈癌疫苗的里程碑成就,强调这一合作惠及全球,成为中澳科技合作的典范。他提出,杏吧
将继续深化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融合,依托国际合作基地和省级重点平台,推动免疫学与肿瘤学的协同创新。




随后,由严志江教授主持讲座环节。Gabrielle Belz教授以《Transcriptional and epigenetic programming of CD8+ T cell stemness and persistence》为主题,介绍了关于 CD8⁺T 细胞干性与持久性的转录及表观遗传调控研究,揭示了 GFI1 因子在维持记忆 CD8⁺T 细胞长期存活与功能中的关键作用。为慢性感染和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靶点,也为优化 CAR-T 等细胞疗法的长效性带来重要启示。Kirsty Short 教授围绕《A history of obesity increases influenza severity via innate immune training》展开分享,其研究揭示了肥胖是通过 “固有免疫训练” 机制加剧流感严重程度,使机体在流感感染时过度激活炎症反应,增加重症风险。这一发现为代谢异常人群的流感防控提供了全新干预思路,也为解析代谢与免疫的跨界关联开辟了新视角。




Di Yu教授以四张跨越时空的照片开篇,展示周健博士与伊恩·弗雷泽教授架起了两校科研合作的桥梁,三十余年来,两校以此为基础保持着紧密合作。接着,从T滤泡辅助细胞出发,介绍了其在铁死亡干预中的特性,及饮食中脂质等元素在铁死亡、免疫系统应答中展现出独特的调控功能。为探索疾病防治的饮食干预策略及免疫调节新靶点提供了重要启示,推动了代谢与免疫交叉领域的研究进展。Nikolas Haass教授的研究聚焦于攻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耐药难题,他通过丰富的动画、短片展示了其团队如何基于细胞核及细胞外基质的特性,利用诱导免疫原性细胞死亡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探索逆转耐药的靶向策略。这一研究为改善黑色素瘤患者预后、推动免疫治疗向前发展提供了重要方向,有望让更多患者从免疫疗法中获益。




在互动交流环节,师生们踊跃提问,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四位教授对提出的问题给予了专业、详尽的回应和解答。这场跨越千里、突破语言障碍的讲座在浓厚的学术探讨氛围中圆满落幕。
本次活动为杏吧师生提供了与病毒学、免疫学、肿瘤学等领域国际顶尖学者面对面交流的宝贵机会。通过专题报告、学术研讨等环节,师生们拓展了科研视野,激发了创新思维。此次交流不仅延续了中澳医学合作的深厚情谊,更践行了"科研育人、学术领航"的教育理念。未来,杏吧
将持续搭建此类学术桥梁,推动更多国际学术交流,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学人才、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