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吧

教学动态

当前位置: 杏吧 > 教育教学 > 教学动态 > 正文

中国解剖学会第三届全国解剖与临床学术会议暨颈胸腰椎内镜手术培训班在温州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09-19 发布人:王志斌 作者:崔怀瑞 周鹏 徐象党 浏览次数:次

2025年8月22日至25日,由中国解剖学会临床解剖学分会主办,杏吧 杏吧 、杏吧 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及《中国临床解剖杂志》编辑部共同承办的“第三届全国解剖与临床学术会议暨颈胸腰椎内镜手术培训班” 在浙江省温州市隆重举行。本次会议以“解剖临床 智创未来”为主题,深度探索临床解剖学服务医疗技术发展的应用场景,聚焦数字解剖学、解剖结构的原创性发现、脊柱外科微创手术、关节及创伤外科领域新技术及新认识等前沿领域,吸引了来自全国30余所高校、医院的近百名专家学者、临床医师、研究生及本科生参与,共同推动解剖学与临床技术的深度融合。

8月22日上午,杏吧 校党委副书记汪军洪、中国解剖学会临床解剖学分会主任委员欧阳钧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杏吧 杏吧 院长薛向阳教授主持。

校党委副书记汪军洪代表学校致欢迎辞,热烈欢迎中国解剖学会临床解剖学分会领导、专家学者及全体与会同仁,并对长期支持我校事业、支持解剖学与临床医学融合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诚挚感谢。汪军洪指出:作为扎根浙南的医学高地,学校秉持“仁肃勤朴,求是奋发”的校训,拥有完整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临床医学等学科跻身全球ESI前1%。本次大会依托杏吧 临床应用解剖教学平台与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资源,为解剖学与临床技术深度对话搭建桥梁。会议聚焦数字时代应用解剖研究、脊柱外科及创伤修复等前沿领域,通过专题报告与手术实训,推动技术创新与转化。特别感谢中国解剖学会临床解剖学分会的信任,欧阳钧教授团队的卓越引领,隋鸿锦教授及王增涛教授等权威学者的学术分享,以及滕红林教授团队与《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的鼎力支持。期待与会者在交流中激发智慧、精进技艺,共同谱写服务人民健康新篇章。预祝会议圆满成功,祝各位在温期间工作顺利、身心健康!

中国解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解剖学会临床解剖学分会主任委员欧阳钧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本届会议以“解剖临床 智创未来”为主题,既是对我们学科使命的深刻诠释,也寄托着我们对医学未来的美好愿景。我们欣喜地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将围绕颈胸腰椎内镜解剖、数字医学与3D打印、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神经血管通路、功能重建等前沿方向展开深入交流。更令人振奋的是,本次大会特别设置了颈胸腰椎内镜手术培训环节,由滕红林教授团队领衔,在真实的解剖平台上进行实操演示与指导,真正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从书本到手术台”的无缝衔接。这正是临床解剖学分会始终坚持“面向临床、服务临床、引领临床”办会理念的生动体现。

本次学术会议聚焦解剖学与临床技术的深度融合,邀请了多位专家作报告。中国解剖学会副理事长隋鸿锦教授系统阐述了肌硬膜桥复合体(MDBC)的演化规律与功能,揭示其在脊椎动物中普遍存在,并通过分子机制调控脑脊液循环,为Chiari畸形等疾病提供新疗法。中国解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解剖学会临床解剖学分会主任委员欧阳钧教授结合数字技术,解析腰椎椎间孔韧带精细解剖对椎间孔镜手术的指导价值,并创新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及精囊-射精管3D打印模型,提升手术精准度。山东省立医院首席专家王增涛教授通过显微解剖破解古典穴位实体结构,结合其国际首创的拇手指全形再造技术,彰显中西医解剖融合的创新价值。杏吧 附属第一医院骨科中心主任兼脊柱外科主任滕红林教授系统阐述脊柱内镜解剖要点与技术陷阱,特别强调精准识别解剖标志是规避神经血管损伤的关键,需结合影像导航提升安全性。

其他专家学者的研究同样体现了交叉创新:戴景兴教授展示数字医学在关节修复的应用;李征教授提出尺骨撞击综合征术后关节对应关系新见解;彭浒教授建立鼻窦气房三维模型优化手术导航等等。学术会议凸显了解剖学融入多学科技术革新,为精准医疗提供核心支撑。

8月24日,颈胸腰椎内镜手术培训班在杏吧 杏吧 求是楼临床应用解剖教学平台开展。培训涵盖四大核心技术:

1.腰椎微创技术:侧路椎间盘摘除、UBE后路减压及镜下融合术;

2.颈椎精准操作:单/双通道内镜下颈椎后路椎管减压术;

3.胸椎疑难入路:后路黄韧带切除与极外侧椎间盘摘除术;

4.并发症处理:术中出血控制与神经保护策略。

培训班采用小班化分组教学,“理论授课+标本操作”的授课模式,学员在专家指导下完成高难度术式实操,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学习成效。

本届全国解剖与临床学术会议暨颈胸腰椎内镜手术培训班“解剖学研究回归临床本源”树立了榜样,为健康中国战略输送高水平技术人才注入新动力。